“隐形卫士”为手术护好“安全防线”
提到麻醉,很多经历过的人都会形容为“睡了一觉,手术就结束了”。作为手术中相对“隐形”的环节,麻醉医师一直都保持着绝对的“神秘感”。 10月16日是世界麻醉日,本报记者专访农工党党员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孙扬,揭开手术中那场“沉睡”背后的麻醉故事。 量身定制的“无痛”方案 麻醉在现代手术中不仅仅是让病人“入睡”,更是一个复杂且至关重要的环节,为手术医生的操作提供了理想的条件。 孙扬介绍,麻醉方式主要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,局麻中常见的有椎管内麻醉和区域性麻醉等。每种麻醉方式的选择,都是麻醉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量身定制的。 全身麻醉是大众通常理解的“睡着”,医学上称之为意识消失。而局部麻醉是在特定部位注射麻醉药物,比如说分娩镇痛所采用的椎管内麻醉,便是通过在背部注射麻药,有效缓解分娩时的疼痛而不影响产力。区域性麻醉则是通过超声引导技术,将麻醉药物精准注射在神经周围,达到局部麻醉效果。 然而,选择哪种麻醉方式最好?答案并非一成不变。“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、手术类型以及可能的风险与收益,来确定最适合的麻醉方案。”孙扬表示,例如,对于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、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,麻醉医生常常会优先选择对生理影响最小的麻醉方式,以保证患者的快速恢复,并最大程度减少手术期间的风险。 不仅如此,麻醉医师还承担着手术过程中“安全保障”角色。孙扬解释:“手术大夫负责解决病变问题,而麻醉大夫的职责是保障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。患者的呼吸、血压、心率,甚至体温,都是由麻醉医生实时监控和调整的。” 手术过程中,麻醉医师往往需要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,通过设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,努力确保在手术的每个步骤中,患者都能处于稳定、安全的状态。 区分“术中知晓”与“需要保持清醒的手术” 随着麻醉医师的作用逐渐被大众看见,不少人对麻醉的“误会”也增加了不少。 “有的患者担心自己在手术中可能会突然醒来,感受到疼痛或看到手术场景。”孙扬解释,事实上,术中知晓的发生概率极低,尤其在现代麻醉监测技术的支持下,麻醉医生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意识水平,以确保患者在全身麻醉的手术中,处于无意识的状态。 不过,临床上也确有部分特殊手术需要患者保持清醒。例如,在某些脑部手术中,医生需要患者进行特定的动作或语言反应,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没有误伤重要的神经核团。在这类清醒状态下的手术,患者在术中能够被唤醒不仅不是问题,反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。 术中,为了缓解因局部麻醉而保持清醒患者的恐惧和焦虑,麻醉医生通常会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,使患者处于安静和舒适的状态,从而降低心理负担。孙扬说:“这是人文麻醉的体现”。 麻醉前如何准备?麻醉后如何恢复? 术前准备也是麻醉安全的关键一环。患者通常需在手术前禁食禁水,这不仅是为了避免术中呕吐,更是防止胃内容物进入气管,造成危险的误吸。孙扬指出:“如果胃内容物进入肺部,会导致误吸性肺炎,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。” 此外,术前“卸妆”同样重要。涂指甲油、口红等化妆品可能会干扰医生对患者身体状态的观察,指甲颜色的变化,对于监测血氧饱和度有一定影响。 麻醉结束后,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、疼痛等不适症状。孙扬解释,关于恶心、并不是完全由麻醉药物直接导致的,而是与手术本身、术中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及患者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,“比如胃肠手术后,患者就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胃肠功能紊乱,出现恶心、呕吐的情况。” 缓解术后疼痛,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多种止痛方法,从传统的口服止痛药到神经阻滞技术及术后镇痛泵的使用,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镇痛方案,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带来的不适。 “有的患者还会担心,麻醉药物对大脑和记忆力产生影响”,孙扬解释,目前的麻醉技术和药物对身体的影响是短暂且可逆的,麻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很快,不必有这种担忧。 近年来,麻醉学科取得了长足进步。孙扬介绍,随着麻醉药物、麻醉技术的发展及麻醉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,手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已大大提高。(完)(《中国新闻》报作者刘益伶报道)
版权保护: 本文由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sn1718.com/news/gupiaoyuce/1563.html
- 上一篇:近百名国际青年参与跨境电商培训 学员:从买方
- 下一篇:没有了